基本归因谬误资料搜集整理

文章大纲

  • 什么是基本归因谬误
  •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归因谬误示例
  • 基本归因谬误产生的原因
    • 显著性效应
    • 个性特质支配性
    • 防御性归因
    • 自私的偏见(self-serving bias)
    • 归因的文化差异
  • 如何有效减少基本归因谬误
    • 换位思考,有同理心
    • 不要急于下定论,学会倾听

进入正题前,先来做几个简单的对错判断题:

  1. 获得成功和财富的最大因素是努力工作、天赋和个人毅力。
  2. 意志力是一个人能够坚持下去和实现困难目标的关键因素。
  3. 一般来说,参军的人比不参军的人更勇敢,更爱国。
  4. 所有的失败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导致的。

如果你对上述几个问题的判断大部分或全部都是「正确」,那你有可能已经犯了一种十分常见的认知错误:基本归因谬误。

什么是基本归因谬误?

先说说「归因」和「归因理论」。归因是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推论出行为原因、因果关系。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认为,我们有一种相信自己能控制所处环境的基本需求,为了能预测和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都会有试图理解人们行为原因的倾向。对行为进行因果归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控制感,并指导我们的行为,这就是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归因理论可分为下列两种:

  • 情境归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外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情境(环境)因素使然者
  • 性格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内因,指个体将行为之发生解释为自己性格使然

在海德看来,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海德关于环境与个人、外因与内因的归因理论成为后来归因研究的基础。

回到正题,基本归因谬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其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光看这些概念解释可能会有点枯燥乏味,下面我将简单列举生活中几个常见的基本归因谬误的例子来辅助理解。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归因谬误示例

基本归因谬误的表象无非就两个关键点:外部与自身。看完下面几个常见例子你基本上就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基本归因谬误了:

忘记纪念日或生日

当配偶或其他重要的人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们会感到受伤,我们甚至会把这个特定的事件延伸到整个关系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TA 是不是不重视这段关系了(内在因素),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即使这些解释是可能的,但其实很可能你的配偶或另一半只是有很多事情要做(情景因素),他们忘记了这一点。

评判其他司机

当有人在你开车的时候抢道,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靠,这人开这么快是赶着去投胎吗?!”,而不是考虑他们正在赶往机场或送一个准备分娩的女性去医院的可能性。

最近社会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每当发生交通事故,而刚好其中有一位女司机时,很多人会纷纷指责女司机车技不行(内在因素),而不会先去考虑事故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他人或自己的成功 / 失败进行归因

如果是自己办成了一件事,有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可真牛逼」。而如果是别人搞砸了一件事,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因为那人能力不行」。

基本归因谬误产生的原因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一些基本归因错误,这很难完全避免。如果要深究原因,那可能是因为:在归因时,我们的大脑总倾向于过分简单化。我们很多时候会产生归因错误,主要是“想当然地看待一个行为”,而忽视了下结论前我们很可能并未充分掌握足够的信息。要知道,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内外部交叉的,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因为 A ,所以 B 」就解释清楚。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我看到有人细分了几个基本归因谬误产生的原因:

  • 显著性效应
  • 个性特质支配性
  • 防御性归因
  • 自私的偏见(self-serving bias)
  • 归因的文化差异

显著性效应

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因时,人脑倾向于对那些最明显和最吸引注意力的因素赋予更大的权重。当我们尝试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我们注意焦点更多是放在这个人身上。而这个人所处的情境其实对我们来说很难看见或了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司有个新同事入职第一天就迟到了一个小时,我们大概率会认为这个人没有时间观念,而不会去考虑当时这位新同事是不是遇到了突发状况导致无法准时到公司。

个性特质支配性

个性特质可以简单理解为性格、气质等比较稳定的内在因素。我们通常会高估个性特质在不遂意的情境性影响中的作用,也低估了我们对情境性影响的服从。

比如,在著名 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许多被试大学生在实验的情景中都残忍地遵从了游戏规则,不断向受害者施加所谓的电击。然而在让并未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去评价时,他们相信自己和实验中的那群大学生不一样,肯定不会向别人施加电击。由此可见,人们更多会寻找个性特质上的差异进行归因,而意识不到自己跟那群大学生哪有什么本质区别。

防御性归因

当我们试图解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灾难或不幸时,我们会有更强烈的动机进行内部归因。因为把不幸归咎于受害人本身时,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太可能遭遇类似不幸,这种倾向就是防御性归因。

在互联网上时常有人讨论服装暴露的女孩被性骚扰,到底归咎于女孩自己的不检点,还是女孩的坏运气?如果归因于坏运气,那你可能会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你也有可能遇到坏运气而被性骚扰。为了避免这种令人沮丧的结果,我们通常把失败或不幸归因于受害者的过失。

自私的偏见(self-serving bias)

基本归因错误还有一个可能是,人们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说白了其实就是双标。

举个例子,自己考试考砸了,那肯定是题目出得太难了;如果是别人没考好,那肯定是她笨啊……

归因的文化差异

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的差异,在影响着社会行为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归因倾向。个人主义文化下的个体会优先考虑自己的目标,而集体主义则会优先考虑群体目标。

总的来说,北美、西欧盛行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更倾向于集体主义。

研究表明,相对于来自个人主义文化下的人们,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更少表现出基本归因错误。基于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影响,基本归因谬误出现在个人主义文化国家的概率要远比我们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出现的概率大。

如何有效减少基本归因谬误

要有效减少基本归因谬误,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 换位思考,有同理心
  • 不要急于下定论,学会倾听

参考资料:

  1. 知乎: 如何评价「所有的失败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导致的」这句话?——小红拖拉机的回答
  2.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This Cognitive Bias Destroys Relationships
  3. 基本归因谬误:成功取决于环境还是个人品质?

本文由 Justin 在 Effie for macOS 上创作并发布到本 WordPress 网站。


了解 Justin写字的地方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评论

《“基本归因谬误资料搜集整理”》 有 2 条评论

  1. 这篇小白阅读就不太轻松了

    1. 这篇我自己都是小白哈哈🥹都是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点

留下评论

在WordPress.com的博客.